微商概念回暖迈向千亿级 政策市场过滤优化生态

2017-11-23 11:14


“‘微商’还是‘危商’”的争议曾不绝于耳,但这一行业受到的市场接纳度依然很高。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《2017中国微商行业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7年网络消费预期支出中微商占比较2016年上升0.3%,预计2019年微商规模将接近1万亿。经历过草莽生长,也从未停止过迭代更新。消费者对微商保持着宽容态度,且随着微商法规出台、传统电商加速入局,市场仍有极大发展空间。


 

商市场有望逼近1万亿
2012年微商起步至今,从业人员和交易额增速迅猛,微商自身也经历着不间断的洗牌。《报告》显示,2016年中国微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为3287.7亿元,在消费者网络消费支出主要用途中,微商支出占比2.2%,虽渗透率较低,但仍具较大发展空间,预计2019年微商规模将接近1万亿。2017年消费者预测网络消费主要用途中,微商支出占比2.5%,这一数据较2016年上升0.3%。还有业内数据预估,微商行业2017年总体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,全国微商从业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万人。
 
早在2015年,就有报告做出测算,移动购物市场三年内将保持48%的复合增长率,到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到45039.7亿元,占网络购物比例62%,届时,移动购物就将成为网络购物中的主力。而微商无疑成为移动电商的主要形态之一。
 
统计显示,2014年微商指数逐月提升,2014年下半年,各类微商大会的参与更是将微商指数推向高峰。但盲目生长必然良莠不齐, 2015年到2016年间,微商立即遭遇井喷后的“断崖式”下滑,特别是在央视曝光“毒面膜”事件后,微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,微店模式也饱受质疑,引发了“多级分销涉嫌传销”等诟病。
 
发展痛点亦是监管重点
《2015年一季度中国微商报告》指出,微商将始于品牌,乱于个人,兴于社群,重构于平台。时间来到2017年,品质保障难和消费者维权难仍是微商发展痛点,管理框架也亟待成型。
 
2016年,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处网络传销工作的通知》的实施是微商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法律法规落地。该《通知》明确把“微商”“多层分销”作为防范内容。只是,现在我国在微商领域的立法尚属空白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吕祖善提出“微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,电子商务法草案起草时微商还未兴起。要让法律对各种具体情况和细节作出规定确实有困难。”
 
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小毅还指出,由于微信属于人际传播,现在的广告法难以覆盖,所以微信上的内容传播很难被定义为虚假宣传。“不是说微信上的微商卖的都是三无产品,而是说三无产品在微商上比较难得到监管和处罚,所以微商容易变成三无产品的温床。”据悉,上海、浙江等地正依据电子商务法草案对微商实际情况展开调研,试图通过立法规范微商营运。微商彻底脱离“危商”黑帽,待重典。
 
渠道构建还需净化生态
尽管弊病难除,但由《报告》可见,消费者对微商仍然保持乐观。有评论也指出,作为社会媒体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典型代表,微商现存的问题并不能否定这种新型的商业形式。实际上,行业各方也正蓄力正能量。2017中国新微商大会将在5月底开幕,届时20余家微商平台及品牌将共同发布《微商行业诚信倡议书》,重塑“新微商”。
 
电子商务互联网平台已经不仅局限在阿里巴巴、京东等购物网站。不少人已将微信视作具备商业+社交双重功能的网络平台。《报告》预测,微商本质为一种社会化分销渠道,随着微商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,针对渠道重新建立供应链等各项标准,围绕渠道将衍生更多服务,生态化发展将成为微商未来长期的发展趋势。
 
经过多年的“蒙眼狂奔”,微商的下一步需要朝着良好的新业态迈进,在诚信品牌、生态净化等方面走出新的里程,在这之中,政策规范与外部监管缺一不可。

  • 上一篇:微商法律风险治理,路在何方?